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讨论下半年工作的会议纪要

时间:2024-07-23 06:44:2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3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讨论下半年工作的会议纪要

共青团中央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讨论下半年工作的会议纪要
(1983年6月14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通知:

  根据当前全团的实际情况,团中央书记处认为,下半年工作要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加强调研,抓好典型。

  现将《团中央书记处讨论下半年工作的会议纪要》印发你们,望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贯彻。

  最近,团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就进一步巩固、发展上半年工作成果,努力做好下半年工作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书记处认为,今年上半年,全团各级组织对团中央年初制定的四项主要工作任务,贯彻是积极的,实施是见效的。共青团在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中所组织的许多活动,从规模、影响和实效上都超过了去年;对“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事迹的宣传和学习,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极大地鼓舞和启迪了各条战线上的青少年;各级团委按照改革的精神,通过调查研究、典型示范,对改革团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团中央机构改革和机关革命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对整顿农村松散、瘫痪团组织的工作,也适时进行了部署。所有这些都表明,全团的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应该看到,取得这些成绩,首先是由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重视与关怀,同时也是全团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在团十一大精神推动下,共同努力、拼搏奋斗的结果。我们肯定工作成绩,是为了进一步鼓舞信心,克服对团的工作的畏难情绪。当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保持清醒头脑,防止自满情绪,狠抓薄弱环节,更加扎实地把工作推向前进。

  前一段,从书记处的工作来说,过多地陷于会议、文件和一些配合性活动,影响了必要的务虚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各部门同志积极性很高,都想开创新局面,各方面的工作摊子铺得过大,战线拉得太长,使下面感到头绪繁多,应接不暇。这固然有其客观的原因(如书记处人员少,任务重等),但也反映了我们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还有不足之处,还比较缺乏经验。

  有鉴于此,书记处提出:全团下半年的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决收缩战线,捏紧拳头,突出重点,带动全面。

  书记处讨论认为,下半年全团工作在继续贯彻全年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要以改革的精神,着重抓好两年事:

  一、深入开展学习张海迪活动,广泛宣传、学习六届人大会议精神,把“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不断引向深入,进一步解决青年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人生观问题。学习张海迪的活动起势很好,当前要防止冷落下去,要继续解决团干部和青年中的认识问题,同时积极推广为青年所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和活动,不搞形式主义和简单生硬的作法。要把学习六届人大文件作为下半年对青年进行三热爱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年以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贯彻大会精神。

  二、以整顿农村松散瘫痪团支部为中心,切实抓好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全面整团打好基础。这方面的工作要坚决按照湖南会议的部署抓紧进行。团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团委要检查督促,加强指导。

  书记处在讨论下半年工作时,认真学习了胡启立同志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讲话,结合团的工作实际,议论了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问题。书记处认为,团中央抓工作要虚实并举,点面结合。团的领导机关要经常议大事,抓方向性的问题,对工作要有预见性,要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不能光陷于事务。但是,对于典型一定要抓实。书记处和部门同志要直接到基层去,到团支部去,培养、总结典型,推动全团工作。在工作内容上要分清主次,学会“弹钢琴”。要保证重点,带动其他工作。针对上半年领导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书记处提出了五条具体要求:

  (一)全团性的活动要少而精。下半年全团性的活动,不再增加新的项目,也不宜再提新的口号。今后搞活动要精心筹划,严密组织,立足基层,讲求实效。

  (二)压缩会议,精简文件。下半年要重点开好全国青联六届一次会议、全国学联二十大、团的二中全会和第七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原定召开的第五次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座谈会、农村少先队工作座谈会、调研和信访工作会议推迟到明年另行安排。其余会议也应本着能不开则不开,能合并则合并,能推迟则推迟的精神,以保证足够的领导精力抓重点工作。属于与有关单位配合性的会议,要严格控制。团中央的文件要提高质量,数量要大大压缩。

  (三)书记处实行轮流值班制。人员一分为二,一半在家主持日常工作,另一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定期轮换,力争做到经常有人工作在基层,生活在团员青年中间。九、十两个月,团中央机关要集中人力下去搞调查,并对团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督促。

  (四)要扎扎实实抓好典型。上半年我们抓了张海迪这个典型,对做好八十年代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需要抓出团的工作上过得硬的典型。书记处已派人出去考察,争取尽早培养、总结出工农业方面团的基层工作的典型,在全团推广。对已树立的典型要做过细的工作,不能让其自生自灭,还要有一个进一步培养、树立、宣传的过程。我们要依靠全团各级组织一起动手,共同抓好各级、各方面的典型,以使我们的工作建立在更加扎实的基础上。

  (五)进一步搞好机关建设。前一段,团中央在机构改革和机关革命化建设上进行了一些工作,但还要继续努力,把机关思想革命化和管理科学化深化一步。各团省、市、自治区委机关也应以改革的精神,切实搞好自身的建设。要通过机关改革,层层展开工作任务,逐级划分职责范围,人人建立岗位责任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牢固树立机关工作为基层服务,为青年服务的思想。

  书记处希望,团中央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和各级团组织都要按照上述精神,认真对照检查上半年的工作,重新审议和修订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搞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为发展上半年工作成果,圆满完成全年任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固定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固定工签订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复函


(1996-04-26劳办发[1996]71号)

北京市劳动局:
你局《关于固定工转制时职工不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和双方协商不一致签不成劳动合同问题的请示》(京劳关文[1996]21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进一步规定:“在国有企业固定工转制过程中,劳动者无正当理由不得单方面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也不得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为由,借机辞退部分职工”。根据以上精神,对企业固定工在转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按下述办法处理:
一、职工不愿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经双方协商同意,可在书面申请三十日后解除劳动关系。对于用人单位招(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按有关规定签订了服务合同或其他协议的,未到期的仍应继续履行,并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对于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又不履行协议的,用人单位可在其提出书面申请三十日后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关系解除后,如原服务合同、协议约定或用人单位依法规定了赔偿办法的,职工应按服务合同、协议约定和用人单位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如无约定或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及时将职工档案转到职工新的接收单位;无接收单位的,应转到职工本人户口所在地。
二、对拒绝签订劳动合同但仍要求保持劳动关系的职工,用人单位可以在规定的期限满后,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有关手续。
三、职工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并经有关机构证明尚未处理完毕或由于其他问题在被审查期间,不得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四、在转制过程中,用人单位与职工应本着相互合作的精神,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确定劳动合同期限。


陕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2004年4月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97号发布,根据2011年2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部分省政府规章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下称职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工伤保险基金在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工伤保险费由地方税务部门征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审计行政部门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六条  经办机构应当根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和主要生产经营业务等情况,按照不同行业差别费率标准,确定用人单位的初次缴费费率。  

  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跨行业的,按照风险较高的行业确定缴费费率。  

  经办机构应当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和职业病危害程度等情况,适时提出调整用人单位费率的建议,经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对用人单位的缴费费率进行调整。  

  第七条  工伤保险费按下列规定缴纳:  

  (一)用人单位按本单位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  

  (二)用人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低于所在地上年度职工平均月工资60%的,以所在地上年度职工平均月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职工平均工资高于所在地上年度职工平均月工资300%的,以所在地上年度职工平均月工资300%作为缴费基数,超过部分用人单位不再缴纳。  

  (三)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八条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项目支出:  

  (一)工伤医疗费;  

  (二)一至四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  

  (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四)生活护理费;  

  (五)丧葬补助金;  

  (六)供养亲属抚恤金;  

  (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八)辅助器具配置费;  

  (九)工伤康复费;  

  (十)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费;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费用。  

  第九条  用人单位欠缴工伤保险费的,欠缴前已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职工和欠缴期间发生工伤的职工,其欠缴期间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用人单位按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付,补缴后由工伤保险基金补支。  

  第十条  统筹地区应当从当年收取的工伤保险基金中提10%建立风险储备金,用于本地区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风险储备金的具体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依照《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向进行工伤保险登记的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或者视同工伤认定申请。属于下列情况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一)由于交通事故受到伤害的,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或者其他有效的法律文书等相关证明;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提交事发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  

  (三)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提交公安部门的证明、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者其他证明;  

  (四)属于因公、因战致残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旧伤复发的,提交民政部门颁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以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旧伤复发的鉴定证明;职工旧伤复发的,提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以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旧伤复发的鉴定结论;  

  (五)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死亡的,提交医疗机构的死亡证明书;  

  (六)因工作外出期间,发生事故下落不明需认定因工死亡的,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书。  

  第十二条  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在15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应当从告知之日起30日内补正全部材料。
按法定程序处理劳动关系争议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的时限内。
  
  第十三条  省和设区市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省和设区市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第十四条  劳动能力鉴定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等级的鉴定;  

  (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级的鉴定;  

  (三)停工留薪期延长的确认;  

  (四)工伤直接导致疾病的确认;  

  (五)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六)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申请人向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时,应当提交工伤认定决定、诊断证明书、检查结果、诊疗病历等资料。申请人认为工伤直接导致其他疾病的,还应当提交工伤医疗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  

  第十六条  工伤职工的初次劳动能力鉴定、工伤直接导致疾病确认、配置辅助器具确认和供养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其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再次鉴定或复查鉴定的费用,鉴定结论未改变的由申请人负担, 鉴定结论改变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停工留薪期延长确认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未参加工伤保险或未足额交纳工伤保险费的,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劳动鉴定收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价格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  工伤医疗服务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国家规定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停工留薪期满,工伤医疗服务机构出具继续休假证明的,按照《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延长停工留薪期。用人单位不同意延长的,由用人单位向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确认申请。用人单位未提出确认申请的,视同同意延长。  

  第十九条  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的,应当持因工死亡工伤认定决定并向经办机构提供以下材料:  

  (一) 被供养人户口簿、身份证;  

  (二) 被供养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被供养人经济状况证明;  

  (三) 民政部门出具的被供养人为孤寡老人或孤儿的证明;  

  (四) 工亡职工的养父母、养子女的公证书;  

  (五)被供养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需提交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所作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第二十条  工伤职工需要安装、配置辅助器具的,由工伤医疗服务机构提出建议,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到工伤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安装、配置。其费用由经办机构与工伤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直接结算。  

  第二十一条  工伤职工自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的次月起享受工伤待遇。  

  第二十二条  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应当办理退休手续,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核定基本养老金时,工伤职工基本养老金低于伤残津贴的差额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  

  第二十三条  五级和六级工伤职工经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以其解除劳动关系时的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分别支付24个月、21个月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24个月、21个月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二十四条  七级至十级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用人单位向职工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本人自愿解除劳动关系的;  

  (二)用人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  

  (三)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关系的。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所在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标准分别为:七级15个月,八级12个月,九级9个月,十级6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标准分别为:七级15个月,八级12个月,九级9个月,十级6个月。  

  第二十五条  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按每减少1年递减20%的标准支付。但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按全额的10%支付。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或者办理退休手续的,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破产、撤销、解散或者关闭的,应当自公告之日起15日内,书面通知经办机构参加财产清算,并依法从资产变现收益中优先拨付应当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领取伤残津贴的一级至四级工伤职工、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的人员和已经退休的工伤人员,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项目的工伤保险待遇由经办机构支付。  

  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标准,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并终止工伤保险关系。  

  第二十七条  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由设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1年至3年调整一次,并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职工在单位工作不满1年而发生工伤的,在计算工伤待遇时,有月工资的,可以实际工作月份的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无月工资的,可以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 

  第二十九条  《条例》实施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已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其工伤待遇和支付渠道不再变动,但参加当地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调整;尚未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按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实施办法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