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报告规定(已废止)

时间:2024-06-17 02:35:5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1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报告规定(已废止)

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报告规定
1995年5月29日,农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情况,加强事故预防和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渔港监督机关对本辖区内发生的涉及渔业船舶的水上交通事故,按本规定统计和报告。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经济损失包括:
(一)船舶损失:包括船体、助渔和通讯导航设备、机械设备、渔具、属具和工具、燃料及其他备件的损坏和灭失;
(二)船上所载渔获物或货物、生活用品、淡水、冰、盐、船员私人物品、乘客的行李等物品的损坏和灭失;
(三)人身伤害:包括补偿费、医疗费、丧葬费、抚恤费、假肢费和其他必要费用;
(四)污染损害:因事故造成水域污染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包括清污费等;
(五)打捞和脱浅费用:包括主管部门强制打捞和脱浅费用;
(六)救助费用。
第四条 根据伤亡人数和造成的经济损失,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和特重大事故。具体分级标准见附件一。

第二章 事故统计
第五条 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按下列分类进行统计:
(一)碰撞:指船舶与船舶(包括排筏、水上浮动装置)相互间碰撞致损,以及船舶航行产生的浪涌冲击他船致损;
(二)触礁:指船舶触碰礁石或搁置在礁石上致损;
(三)触损:指船舶触碰岸壁、码头、航标、桥墩、钻井平台等水上固定物或沉船、木桩、渔栅等水下障碍物致损;
(四)搁浅:指船舶搁置在浅滩上致损;
(五)风灾:指船舶遭受强风致损;
(六)火灾:指船舶遭受雷击、爆炸、失火等,使船舶燃烧致损;
(七)失踪及其他。
第六条 由于下列原因,所产生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不在统计范围内:
1.战争或军事行动;
2.抢劫、斗殴、走私等违法行为。
第七条 渔业船舶发生碰撞事故,按以下规定进行统计:
(一)我国渔业船舶之间发生碰撞事故,已确定责任方或主要责任方的,由责任方或主要责任方船舶船籍港渔港监督机关统计。造成的经济损失按责任比例分摊数统计,但应在《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报表》备注栏内注明事故责任比例分摊;
责任未明确前,经济损失各自按本方损失统计,责任确定后再按上述规定予以更正;我国渔业船舶与商船、外国籍船舶或港、澳、台地区船舶发生碰撞,不论责任归属,均由我方渔业船舶船籍港渔港监督机关统计;
(二)渔业船舶碰撞事故造成渔船或渔民沉船或死亡的,沉船和死亡人数,由沉船、伤亡人方渔业船舶船籍港渔港监督机关统计;
(三)一次碰撞事故,无论当事船舶有几艘,均根据本条(一)或(二)规定按一次事故进行统计。
第八条 在同一风灾中,受损船舶较多,涉及两个以上船籍港的,各船籍港渔港监督机关分别就本船籍港受损渔船,按一次事故统计,省级渔港监督机关汇总本省的事故上报农业部,农业部渔业局统一汇总。
第九条 渔业船舶倾覆或沉没后又修复的,不按沉船统计,只统计经济损失。
第十条 事故发生后,渔业船舶或船员失踪的,只统计失踪的船、人数,不统计经济损失;渔船失踪满三个月后,船员失踪满六个月后再按船舶全损或渔民死亡的统计。

第三章 事故报告
第十一条 渔业船舶发生一般事故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应按以下规定填写《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报表》并报告有关部门:
(一)省级以下渔港监督机关,对本辖区的渔业船舶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写《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报表》,上报省级渔港监督机关;
(二)省级渔港监督机关,对本辖区的渔业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按季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写《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报表》,上报农业部渔业局;
(三)国有渔业公司,对其所属船舶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应填写《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报表》,并于24小时内报所在地区的渔港监督机关;
(四)渔业船舶在外国管辖水域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船长(或船舶在国外的经营部门)除应及时向船舶国内所属单位和船籍港渔港监督机关报告外,还应向我国驻外国使(领)馆报告。
第十二条 水上交通事故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分别于次月、次季和次年10日前、20日前和30日前按第十一条的规定报省渔港监督局或农业部渔业局。
第十三条 发现已上报的事故情况发生变化、漏报或统计错误的,报告单位应在核实后,将补报和更正后的情况和数字及时逐级上报至农业部渔业局。
第十四条 渔业船舶所属单位和乡(镇)渔业管理人员,在接到所属(辖)渔业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的报告后,应尽快向当事船舶船籍港的渔港监督机关报告。
第十五条 各级渔港监督机关在接到渔业船舶发生特重大、特大、重大事故或涉外事故,以及其他认为应当立即报告的事故后,应立即向省级渔港监督机关报告;省级渔港监督机关应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将事故情况上报农业部渔业局和其他有关部门。
第十六条 在第十五条中所提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二)当事船舶的船名、船籍港;
(三)当事船舶所属单位或国籍;
(四)事故概况和事故原因;
(五)造成的损害;
(六)救助或救助情况;
(七)其他应当报告的事项。
第十七条 渔港监督机关对涉及本辖区外的渔业船舶的水上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后,应将调查处理结果通报当事船舶所属船籍港的渔港监督机关。
第十八条 省级渔港监督机关对渔业船舶发生的特重大、特大、重大事故和涉外事故,在事故调查处理完毕后,应立即将调查处理结果上报农业部渔业局。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未经渔港监督机关登记的渔业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也应按本规定统计、报告,但应在《渔业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报表》备注栏内予以说明。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报农业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交通部关于构建交通行业职业资格管理网络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构建交通行业职业资格管理网络的通知

(交人劳发[2005]4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局:
  为规范全国交通行业关键岗位从业人员的管理,维护从业秩序,保证交通行业关键岗位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促进交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关于建立职业资格制度的规定,部决定在交通行业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并于2003年9月成立了交通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相继启动了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等6个职业资格制度的建设和着手组织开展交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各省(区、市)交通主管部门相关的管理、指导等工作任务越来越多,为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发挥行业整体优势、推进工作,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决定尽快构建交通行业职业资格管理网络。具体要求如下:

  一、各省(区、市)交通主管部门要尽快成立本地区交通行业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名称为:××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委、局)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和××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委、局)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二、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交通行业职业资格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在交通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交通部职业资格管理专门机构的指导下,负责本地区交通行业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的具体指导和组织实施工作;研究本地区交通行业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管理的有关事项;协调本地区交通行业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管理工作中与有关部门及各专业的关系。
  (二)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受理本地区交通行业职业资格申请;承办本地区交通行业专业技术岗位职业资格制度的考核认定、考试、培训及执业检查等具体事务性工作;具体指导本地区技能性岗位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交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承办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三、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立后,要明确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
  请于2005年9月30日前将成立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通知及联系人的名单(含电子版)报备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部分已报过名单的单位不需再报)。
  联系人:沈冬柏
  联系电话:010-65293022
  传真:010-65293067
  电子信箱:shendb
  moc.gov.cn
  通信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交通部人事劳动司(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736
  附件:关于成立交通部职业资格制度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

                                                      交通部
                                                     2005年9月7日

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署 国家档案局


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
1992年9月13日,新闻出版署、国家档案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行出版社书稿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收集和利用书稿档案,加强出版社建设和出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书稿档案是图书编辑出版过程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 书稿档案管理的职责
第三条 各出版社书稿档案工作,在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下,由其主管领导机关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四条 各出版社应建立档案工作机构,集中统一管理本社档案。书稿档案由编辑室收集、整理、立卷后,总编室负责归档、管理,并定期移交出版社档案机构。

第三章 书稿档案立卷范围
第五条 每一种图书的书稿档案,应反映编辑出版的全过程。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范围是:
(一)选题、约稿、组稿、出版情况记录和书稿的有关合同、协议书(包括合作出版)。
(二)各级审稿意见,包括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副总编辑)终审意见和外审、会审意见及责任编辑加工、整理记录。
(三)出版单位有关书稿出版过程中的请示、报告,上级的指示、批复,重要电话、面洽、会议的记录。
(四)著(译、画)作原稿或复制件(原稿退还作者后应有原稿退还签收单)。
(五)封面设计、重要人物的题词手迹等材料。
(六)与作者有关书稿问题的往来信件和退改意见。
(七)图书出版通知单、清样、样书。
(八)发稿后的变动(如书名、作者署名、发行方式的改变,停发、停印、停售及报废等)情况及变动的根据。
(九)稿酬、版税通知单。
(十)获奖、受查处情况的记录。
(十一)有参考价值的读者来信、对图书的重要评论等。

第四章 书稿档案立卷方法
第六条 书稿档案以书名立卷,每出一种书立一卷或数卷,并按卷夹封面所列项目填写。
第七条 书稿档案按出版年度归档,跨年度的书稿档案,应在图书出版年度内归档。
第八条 出版社编辑室,应根据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在出书后三个月内将完整的书稿档案移交出版社总编室。
第九条 作品出版以后原稿(手迹)归作者所有,除双方合同约定者外,一般原稿保存二、三年后,退还作者,并办理清退手续。原稿退还签收单应归档。
第十条 卷内材料以左下方对齐,在左侧装订。遇有照(底)片、音像制品,须标明标题和作者(按国家档案局《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可分类集中保管,但要注明编号,以便查找。样书也可分类集中保管。
第十一条 书稿档案的全宗号由上级档案部门确定。

第五章 书稿档案的保管期限
第十二条 凡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书稿档案,列为“永久”保管。
第十三条 凡比较重要的、具有长期借鉴、利用价值的书稿档案,列为“长期”保管。
第十四条 凡是一般的、在一定时期内有参考利用价值的书稿档案,列为“短期”保管。
第十五条 对列为“长期”、“短期”保管的书稿档案,到期经过鉴定,需要继续保存的,可升为“永久”、“长期”保管;对确无继续保存价值的,可经出版社领导批准后按规定销毁。

第六章 书稿档案的保管及设备
第十六条 出版社应根据保存的书稿档案的数量,设置必需的专用库房,购置必备的箱柜。库房要坚固,并有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虫、防鼠等设施。
第十七条 案卷上架可按书的出版时间顺序或类别排列。再版的书稿案卷放在本书初版的书稿案卷后面。
第十八条 出版社档案机构应建立《书稿案卷接收登记簿》、《书稿档案借阅登记簿》、《书稿档案销毁清册》。
第十九条 出版社档案机构应建立书稿档案“人名索引卡”、“书名索引卡”、“书稿、校样保管卡”等,作为辅助查找工具。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新闻出版署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1年11月14日发布的《出版社书稿档案工作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附:1、软卷皮封面格式
2、卷内目录格式
3、备考表格式
4、卷盒格式
附件一:
------------------------------------------------------------------------------------
| │ ↑ │ │
↑ │ 30mm │ │
│ │ ↓ │ │
│ │ --------------------------------------------------│ │
│ │ │ ↑ │ │
│ │ │ 35mm │ │
│ │ │ (全宗名称) ↓ │ │
│ │ │------------------------------------------------│ │
│ │ │ ↑ │ │
│ │ │ 35mm │ │
│ │ │ 书 稿 档 案 ↓ │ │
│ │ │------------------------------------------------│ │
│ │ │书 (稿) 名称---------------------- │30mm│
│ │ │著 译 者---------------------- │ │
│ │ │------------------------------------------------│ │
297mm │30mm│ ↑ │ │
│ │ │ 20mm │ │
│ │ │自 年 月至 年 月 ↓ │ │
│ │ │------------------------------------------------│ │
│ │ │ │ │ ↑ │ │
│ │ │卷内共 页 │ 保管期限 │ 20mm │ │
│ │ │ │ │ ↓ │ │
│ │ │-------------------------------------------------- │
│ │ ↑ ↑------------------------------→10mm│
│ │ │ │ │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 │
│ │ 45mm 16mm│------│------│------│ │
│ │ │ │ │ │ │ │ │
│ │ │ ↓------------------------------ │
↓ │ ↓ │
-------------------------------------------------------------------------- │
│←----------------------210mm--------------------------------→|
附件二:
------------------------------------------------------------------------------------------------------------
│ │ ↑ | | | | |↑
│ │10mm|10mm|30mm|30mm|15mm|15mm|20mm| ||
│ │ | | | ↓ | | | | ||
│ │--------|--------|--------|--------|--------|--------|--------| ||
│ 12mm │ 顺 | 文 | | | 日 | 页 | | ||
│ │ 序 | |责任者 |题 名| | |备 注| ||
│ │ 号 | 号 | | | 期 | 号 | | ||
│ │--------|--------|--------|--------|--------|--------|--------| ||
│ │ | | | | | | | ||
│ 20mm │ | | | | | | | ||
│ |--------|--------|--------|--------|--------|--------|--------| ||
│←30mm→│ | | | | | | |←20mm→||
│ │ | | | | | | | ||
│ │ | | | | | | | |297mm
│ │ | | | | | | | ||
| ------------------------------------------------------------------------ ||
│ ↑ ||
│ 30mm ||
│ ↓ |↓
|------------------------------------------------------------------------------------------------|----
|←------------------------------------------210mm--------------------------------------------|
| |
附件三:
------------------------------------------------------------------------------
↑ | | ↑ | |
| | | 30mm | |
| | | ↓ | |
| | |------------------------------------------| |
| | | ↑ | |
| | | 30mm | |
| | | ↓本卷情况说明 | |
| | |10mm|--------------| | |
| | | |← 60mm→| | |
| | | | |
| |30mm| |20mm|
| | |责任编辑: 年 月 | |
297mm| |-------------------------------- | |
| | | 立卷人: 年 月 | |
| | |-------------------------------- | |
| | | 检查人: 年 月 /20mm/| |
| | |------------------------------------------| |
| | | ↑ | |
| | | 10mm | |
| | | ↓ | |
| | ---------------------------------------------- |
| | ↑ |
| | 30mm |
↓ | ↓ |
--------------------------------------------------------------------------|
|←----------------------210mm--------------------------→|
| |
附件四:
------------------------
/ / /|
/ / / |
300mm / / /
/ / / /
/ / / /
------|--------------| /
| |/
|--------------|
|--220mm--|
------------------------------------------------------------------
| | | | | | | |
| | | | | | | 全 |
| | | | | 170mm| 宗 |
| | | | | | | 名 |
| | | | 190mm| | 称 |
| | | | | | | |
| | | 210mm| --------|------------|
| | | | | | 书稿档案 |
| | 230mm| ----------------|------------|
| | | | |目录号| |
| 250mm| ------------------------|------|----|
| | | |年 度| |
300mm| --------------------------------|------------|
| | |(起止卷号)|
| |--------------------------------------|------------|
| | |← a →|
----------------------------------------------------------------
a=30mm, a=40mm, a=50mm。